2021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制定保障“山头公园”整治、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依法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年”等中心工作。高水平承办 “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等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动青岛破产法庭实质化运作,进一步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案件172件,化解不良资产21.5亿元。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胶东经济圈创新保护一体化格局,深化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应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97件,其中跨区域案件373件。加强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负责人出庭率两年来始终保持100%。
推进平安青岛建设
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14件6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4人,判处罚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611.4万元。妥善审结“博鑫洗码”等集资诈骗案,审结外逃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该案系全国首个向境外申请诉前保全的违法所得没收案。推进金融类案线上速裁改革,妥善审理互联网金融案件2.2万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出台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推广平度“无讼村庄(社区)”、莱西“法助农兴”等一批工作品牌。认真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出台14条配套措施,围绕金融监管、未成年人监护等方面提出司法建议42条。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完善与市总工会、司法局等41个部门诉调对接机制,引进137家调解组织、177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多元方式化解纠纷7.6万件,占全省纠纷化解总数的六分之一。
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
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审结涉民生案件6万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推进“法拍贷”“互联网+司辅”等网络拍卖机制改革,执结案件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01亿元,依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
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工程
制定查封扣押指引、民商事案件撤诉指导等规范性文件,压实院庭长管理监督责任,健全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资深法官“专家会诊”、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切实提升审判质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组建速裁团队115个,审理案件4.6万件,平均审理周期37.4天。推进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审结案件12.8万件,占结案总数的53.1%。全面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在线缴费、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建成互联网法庭209个,网上立案24.1万件,在线审理案件2.7万件,电子送达107.2万件次。
坚定信念推进党史学习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干警法纪意识。扎实推进自查自纠、组织查处和顽瘴痼疾整治,建立健全党组决策督办、基层法院司法巡查、离职人员管理等一批制度规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12368热线“一号通办”改革,推动青岛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院长大接访”、员额法官“四个一”等活动,全市法院119名院领导接待群众信访2575人次,736名员额法官值班接听热线电话3.1万件次。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打造“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品牌,全市法院举办民法典普法讲座109场,拍摄普法微电影、短视频51部,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在市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出台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良性互动促进公正司法的意见,修订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意见,健全中院院领导专门负责、办公室副主任具体推进、各部门副职专职负责的代表联络工作体系,推动两级法院补强人员力量,进一步规范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省人大代表全覆盖要求,健全员额法官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联络等机制,10件代表建议、10件委员提案及46条平时意见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其中多项建议转化为工作制度。
——本文载于2022年4月14日《青岛早报》10版
2021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制定保障“山头公园”整治、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依法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年”等中心工作。高水平承办 “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等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动青岛破产法庭实质化运作,进一步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案件172件,化解不良资产21.5亿元。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胶东经济圈创新保护一体化格局,深化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应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97件,其中跨区域案件373件。加强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负责人出庭率两年来始终保持100%。
推进平安青岛建设
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14件6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4人,判处罚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611.4万元。妥善审结“博鑫洗码”等集资诈骗案,审结外逃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该案系全国首个向境外申请诉前保全的违法所得没收案。推进金融类案线上速裁改革,妥善审理互联网金融案件2.2万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出台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推广平度“无讼村庄(社区)”、莱西“法助农兴”等一批工作品牌。认真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出台14条配套措施,围绕金融监管、未成年人监护等方面提出司法建议42条。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完善与市总工会、司法局等41个部门诉调对接机制,引进137家调解组织、177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多元方式化解纠纷7.6万件,占全省纠纷化解总数的六分之一。
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
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审结涉民生案件6万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推进“法拍贷”“互联网+司辅”等网络拍卖机制改革,执结案件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01亿元,依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
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工程
制定查封扣押指引、民商事案件撤诉指导等规范性文件,压实院庭长管理监督责任,健全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资深法官“专家会诊”、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切实提升审判质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组建速裁团队115个,审理案件4.6万件,平均审理周期37.4天。推进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审结案件12.8万件,占结案总数的53.1%。全面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在线缴费、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建成互联网法庭209个,网上立案24.1万件,在线审理案件2.7万件,电子送达107.2万件次。
坚定信念推进党史学习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干警法纪意识。扎实推进自查自纠、组织查处和顽瘴痼疾整治,建立健全党组决策督办、基层法院司法巡查、离职人员管理等一批制度规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12368热线“一号通办”改革,推动青岛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院长大接访”、员额法官“四个一”等活动,全市法院119名院领导接待群众信访2575人次,736名员额法官值班接听热线电话3.1万件次。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打造“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品牌,全市法院举办民法典普法讲座109场,拍摄普法微电影、短视频51部,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在市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出台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良性互动促进公正司法的意见,修订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意见,健全中院院领导专门负责、办公室副主任具体推进、各部门副职专职负责的代表联络工作体系,推动两级法院补强人员力量,进一步规范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省人大代表全覆盖要求,健全员额法官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联络等机制,10件代表建议、10件委员提案及46条平时意见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其中多项建议转化为工作制度。
——本文载于2022年4月14日《青岛早报》10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2021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制定保障“山头公园”整治、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依法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年”等中心工作。高水平承办 “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等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动青岛破产法庭实质化运作,进一步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案件172件,化解不良资产21.5亿元。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胶东经济圈创新保护一体化格局,深化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应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97件,其中跨区域案件373件。加强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负责人出庭率两年来始终保持100%。
推进平安青岛建设
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14件6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4人,判处罚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611.4万元。妥善审结“博鑫洗码”等集资诈骗案,审结外逃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该案系全国首个向境外申请诉前保全的违法所得没收案。推进金融类案线上速裁改革,妥善审理互联网金融案件2.2万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出台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推广平度“无讼村庄(社区)”、莱西“法助农兴”等一批工作品牌。认真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出台14条配套措施,围绕金融监管、未成年人监护等方面提出司法建议42条。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完善与市总工会、司法局等41个部门诉调对接机制,引进137家调解组织、177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多元方式化解纠纷7.6万件,占全省纠纷化解总数的六分之一。
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
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审结涉民生案件6万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推进“法拍贷”“互联网+司辅”等网络拍卖机制改革,执结案件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01亿元,依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
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工程
制定查封扣押指引、民商事案件撤诉指导等规范性文件,压实院庭长管理监督责任,健全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资深法官“专家会诊”、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切实提升审判质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组建速裁团队115个,审理案件4.6万件,平均审理周期37.4天。推进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审结案件12.8万件,占结案总数的53.1%。全面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在线缴费、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建成互联网法庭209个,网上立案24.1万件,在线审理案件2.7万件,电子送达107.2万件次。
坚定信念推进党史学习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干警法纪意识。扎实推进自查自纠、组织查处和顽瘴痼疾整治,建立健全党组决策督办、基层法院司法巡查、离职人员管理等一批制度规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12368热线“一号通办”改革,推动青岛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院长大接访”、员额法官“四个一”等活动,全市法院119名院领导接待群众信访2575人次,736名员额法官值班接听热线电话3.1万件次。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打造“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品牌,全市法院举办民法典普法讲座109场,拍摄普法微电影、短视频51部,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在市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出台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良性互动促进公正司法的意见,修订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意见,健全中院院领导专门负责、办公室副主任具体推进、各部门副职专职负责的代表联络工作体系,推动两级法院补强人员力量,进一步规范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省人大代表全覆盖要求,健全员额法官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联络等机制,10件代表建议、10件委员提案及46条平时意见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其中多项建议转化为工作制度。
——本文载于2022年4月14日《青岛早报》10版
2021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制定保障“山头公园”整治、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依法服务“重点项目落地年”等中心工作。高水平承办 “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等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动青岛破产法庭实质化运作,进一步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案件172件,化解不良资产21.5亿元。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胶东经济圈创新保护一体化格局,深化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应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97件,其中跨区域案件373件。加强行政争议审前和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负责人出庭率两年来始终保持100%。
推进平安青岛建设
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14件6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4人,判处罚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611.4万元。妥善审结“博鑫洗码”等集资诈骗案,审结外逃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该案系全国首个向境外申请诉前保全的违法所得没收案。推进金融类案线上速裁改革,妥善审理互联网金融案件2.2万件,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出台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推广平度“无讼村庄(社区)”、莱西“法助农兴”等一批工作品牌。认真落实市委《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出台14条配套措施,围绕金融监管、未成年人监护等方面提出司法建议42条。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完善与市总工会、司法局等41个部门诉调对接机制,引进137家调解组织、177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多元方式化解纠纷7.6万件,占全省纠纷化解总数的六分之一。
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
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审结涉民生案件6万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推进“法拍贷”“互联网+司辅”等网络拍卖机制改革,执结案件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01亿元,依法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进。
开展审判质效提升工程
制定查封扣押指引、民商事案件撤诉指导等规范性文件,压实院庭长管理监督责任,健全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资深法官“专家会诊”、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切实提升审判质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组建速裁团队115个,审理案件4.6万件,平均审理周期37.4天。推进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审结案件12.8万件,占结案总数的53.1%。全面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在线缴费、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建成互联网法庭209个,网上立案24.1万件,在线审理案件2.7万件,电子送达107.2万件次。
坚定信念推进党史学习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干警法纪意识。扎实推进自查自纠、组织查处和顽瘴痼疾整治,建立健全党组决策督办、基层法院司法巡查、离职人员管理等一批制度规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12368热线“一号通办”改革,推动青岛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院长大接访”、员额法官“四个一”等活动,全市法院119名院领导接待群众信访2575人次,736名员额法官值班接听热线电话3.1万件次。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打造“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品牌,全市法院举办民法典普法讲座109场,拍摄普法微电影、短视频51部,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在市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出台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良性互动促进公正司法的意见,修订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意见,健全中院院领导专门负责、办公室副主任具体推进、各部门副职专职负责的代表联络工作体系,推动两级法院补强人员力量,进一步规范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认真贯彻全国、省人大代表全覆盖要求,健全员额法官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联络等机制,10件代表建议、10件委员提案及46条平时意见建议已全部办结并答复,其中多项建议转化为工作制度。
——本文载于2022年4月14日《青岛早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