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李沧法院的少审庭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在此审结。就在双方当事人准备离场时,坐在陪审员座位上的王剑荣拉住两人,忍不住又念叨了几句,“你俩的事情可别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诋毁对方。 ”原本当事人着急离开,可听了几句两人又坐下,听王剑荣讲述相处之道。末了,王剑荣还特意嘱咐,“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 ”这样的场景,在王剑荣参与陪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
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一对上法庭的母子,5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钻牛角尖的原告,钻研心理疏导;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让原被告消除隔阂,她深夜叩门去当“和事老”。案子审完了,可王剑荣与不少当事人的感情却断不了,6年里,这个不穿法袍的“法官”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婷 实习生 刘梅
上任•陪衬
陪审员名单 6年都有她
每年法院都会选聘新的陪审员,经验丰富的陪审员便会留任,而王剑荣的名字在陪审员名单里一待就是6年。2008年,当时的王剑荣从事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有关的工作,单位觉得王剑荣经验丰富,便推荐她兼任法院陪审员。
陪审员,这个工作具体能做什么?起初王剑荣也糊涂,看到“陪”,她以为就是陪着法官审案子,配合法官的工作。一天,法院通知王剑荣要参与陪审一起抚养费案件,这是王剑荣陪审的第一起案子,让她着实有些兴奋,也正是这起案子让王剑荣了解,陪审员的工作远不止于“陪”。
陪审•调解
五次婆婆嘴 救了一个家
虽然已经过去6年,可王剑荣对当时的案子依然印象深刻。夫妻已经离婚,但因为孩子的抚养费争执不休。王剑荣参与的是第三次开庭,庭审刚开始,现场就炸了锅,两人直接在法庭上吵了起来。双方的家人也跟着掺和,直到庭审结束,双方依然不罢休。见双方闹成这样,王剑荣坐不住了,她和法官一起再次对双方进行调解,还找双方的家人聊。在听完所有人的诉求之后,王剑荣发现,夫妻两人只是憋着一股劲儿,相互置气。于是王剑荣和法官一起,给每一方讲道理,这次调解打出的“王牌”是孩子。 “你们这样无休止的争吵,除了相互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还会伤害孩子。虽然孩子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有些刺激是潜移默化的,你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孩子有没有在学校出现异常举动,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否与同龄人不同? ”每和当事人聊一次,王剑荣觉得对方的戾气就少一点,直到调解了5次之后,双方终于“为孩子考虑”,握手言和。
解结•拥抱
解开了心结 原告抱住她
在之后的陪审中,王剑荣常参与调解,有时案子审完了,她还要再和当事人聊聊,如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有的当事人很激动,见到我们又哭又闹,还有的下跪。 ”为了解决类似难题,王剑荣开始学心理学,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我参与的主要是婚姻家事类案件,这些案子的特点就是情感打结,把情感问题解决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
曾经王剑荣参与陪审了一起同样是抚养费的案子,双方当事人已经离婚十年,孩子归女方抚养。女方每隔两年就会起诉前夫,要求他支付抚养费,十年间已经起诉了五次。王剑荣发现,案件的症结不在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而是女方一直没有从离婚的情绪中走出来,“离婚让她生活变得很糟,情绪十分抑郁。 ”王剑荣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她时,她一直低着头,对生活提不起一点兴趣。 ”王剑荣觉得,这件案子只靠调解没有用,她决定要帮助当事人走出生活的阴影。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跟女方聊天,给她做沙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方情绪日益开朗,“最后一次来找我们时,一直面带笑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王剑荣还记得,当事人在离开法院之时,还跟她拥抱告别,这是她的意外收获。
庭外•入户
下班去“家访”治好了心病
今年,王剑荣被调到了法院少审庭,在接触的案件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的角色,因此在陪审时,王剑荣比以往付出更多耐心。在一起涉少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不满18岁的小丁受伤住院,即使肇事者已经赔偿,可母亲依然气不过,经常找肇事者的麻烦。后来小丁伤愈出院,母亲总觉得孩子没好利索,带着他四处求医,北京、上海……能去的大医院都去了一趟。其实小丁在车祸中由于受到惊吓,行为的确出现了些异常,可母亲的紧张,又加重了小丁的负担,后来甚至影响了母子关系。陪审交通肇事案件时,王剑荣得知小丁和母亲的情况,决定对两人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小丁的身体状况,王剑荣和法官一起到小丁和其母亲的住处。平时在法庭上见到的法官,一下子出现在家门口,小丁和母亲还是有些诧异,但很快双方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王剑荣像聊家常一样通过聊天减缓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同时建议两人到法院参加系统的心理疏导。在王剑荣与法官的帮助下,这起案件也圆满落幕。
案结•心连
有事情“微”她她就来帮忙
案件审结可以归档,可王剑荣与当事人却没断了联系。双方通过打官司相识,当事人认可王剑荣的调解疏导能力,以后生活上遇到什么难事,都愿意找这个“大姐”说道说道,有的因为离婚打官司,事后却又因亲子关系找她;还有的自己解决了难题,又把有难处的朋友介绍到王剑荣那,让她给化解化解。 6年间,王剑荣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解决了难题,而这些人大多也成为了她的好友。王剑荣不怕麻烦,把自己的电话分享给求助者。现在她还玩起了微信,当事人有啥事,“微”她一下,她就帮忙处理。 “有人觉得每天接听陌生人电话、微信是件很烦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割舍不掉。 ”
■侧记
她记得每个当事人的名字
王剑荣今年52岁,个头不高,说话声音十分轻柔。她的桌子上有个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名到法院咨询的当事人的情况及疏导结果,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王剑荣在“姓名”一栏全部填写了“001”“002”之类的编号。不过王剑荣记得每个她参与帮助的当事人,原来她将当事人的名字记录在另外一本“私藏秘籍”中,在“秘籍”中有王剑荣对每个个案的症结所在及感悟,这本秘籍只有她自己能看到。 “既然参与调解、疏导,就需要不断总结,凝结一个个案例的精华,因为我们要更好地帮助下一个推门进来的求助者。 ”
■小贴士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截止到今年8月,我市陪审员有1196名。陪审员主要参与庭前阅卷、归纳争议、参与调解、参加庭审、案件评议、判后答疑、见证执行等参审活动。
——本文载于2014年12月29日《青岛晚报》第10版整版
昨天上午,李沧法院的少审庭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在此审结。就在双方当事人准备离场时,坐在陪审员座位上的王剑荣拉住两人,忍不住又念叨了几句,“你俩的事情可别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诋毁对方。 ”原本当事人着急离开,可听了几句两人又坐下,听王剑荣讲述相处之道。末了,王剑荣还特意嘱咐,“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 ”这样的场景,在王剑荣参与陪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
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一对上法庭的母子,5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钻牛角尖的原告,钻研心理疏导;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让原被告消除隔阂,她深夜叩门去当“和事老”。案子审完了,可王剑荣与不少当事人的感情却断不了,6年里,这个不穿法袍的“法官”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婷 实习生 刘梅
上任•陪衬
陪审员名单 6年都有她
每年法院都会选聘新的陪审员,经验丰富的陪审员便会留任,而王剑荣的名字在陪审员名单里一待就是6年。2008年,当时的王剑荣从事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有关的工作,单位觉得王剑荣经验丰富,便推荐她兼任法院陪审员。
陪审员,这个工作具体能做什么?起初王剑荣也糊涂,看到“陪”,她以为就是陪着法官审案子,配合法官的工作。一天,法院通知王剑荣要参与陪审一起抚养费案件,这是王剑荣陪审的第一起案子,让她着实有些兴奋,也正是这起案子让王剑荣了解,陪审员的工作远不止于“陪”。
陪审•调解
五次婆婆嘴 救了一个家
虽然已经过去6年,可王剑荣对当时的案子依然印象深刻。夫妻已经离婚,但因为孩子的抚养费争执不休。王剑荣参与的是第三次开庭,庭审刚开始,现场就炸了锅,两人直接在法庭上吵了起来。双方的家人也跟着掺和,直到庭审结束,双方依然不罢休。见双方闹成这样,王剑荣坐不住了,她和法官一起再次对双方进行调解,还找双方的家人聊。在听完所有人的诉求之后,王剑荣发现,夫妻两人只是憋着一股劲儿,相互置气。于是王剑荣和法官一起,给每一方讲道理,这次调解打出的“王牌”是孩子。 “你们这样无休止的争吵,除了相互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还会伤害孩子。虽然孩子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有些刺激是潜移默化的,你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孩子有没有在学校出现异常举动,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否与同龄人不同? ”每和当事人聊一次,王剑荣觉得对方的戾气就少一点,直到调解了5次之后,双方终于“为孩子考虑”,握手言和。
解结•拥抱
解开了心结 原告抱住她
在之后的陪审中,王剑荣常参与调解,有时案子审完了,她还要再和当事人聊聊,如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有的当事人很激动,见到我们又哭又闹,还有的下跪。 ”为了解决类似难题,王剑荣开始学心理学,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我参与的主要是婚姻家事类案件,这些案子的特点就是情感打结,把情感问题解决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
曾经王剑荣参与陪审了一起同样是抚养费的案子,双方当事人已经离婚十年,孩子归女方抚养。女方每隔两年就会起诉前夫,要求他支付抚养费,十年间已经起诉了五次。王剑荣发现,案件的症结不在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而是女方一直没有从离婚的情绪中走出来,“离婚让她生活变得很糟,情绪十分抑郁。 ”王剑荣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她时,她一直低着头,对生活提不起一点兴趣。 ”王剑荣觉得,这件案子只靠调解没有用,她决定要帮助当事人走出生活的阴影。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跟女方聊天,给她做沙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方情绪日益开朗,“最后一次来找我们时,一直面带笑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王剑荣还记得,当事人在离开法院之时,还跟她拥抱告别,这是她的意外收获。
庭外•入户
下班去“家访”治好了心病
今年,王剑荣被调到了法院少审庭,在接触的案件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的角色,因此在陪审时,王剑荣比以往付出更多耐心。在一起涉少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不满18岁的小丁受伤住院,即使肇事者已经赔偿,可母亲依然气不过,经常找肇事者的麻烦。后来小丁伤愈出院,母亲总觉得孩子没好利索,带着他四处求医,北京、上海……能去的大医院都去了一趟。其实小丁在车祸中由于受到惊吓,行为的确出现了些异常,可母亲的紧张,又加重了小丁的负担,后来甚至影响了母子关系。陪审交通肇事案件时,王剑荣得知小丁和母亲的情况,决定对两人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小丁的身体状况,王剑荣和法官一起到小丁和其母亲的住处。平时在法庭上见到的法官,一下子出现在家门口,小丁和母亲还是有些诧异,但很快双方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王剑荣像聊家常一样通过聊天减缓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同时建议两人到法院参加系统的心理疏导。在王剑荣与法官的帮助下,这起案件也圆满落幕。
案结•心连
有事情“微”她她就来帮忙
案件审结可以归档,可王剑荣与当事人却没断了联系。双方通过打官司相识,当事人认可王剑荣的调解疏导能力,以后生活上遇到什么难事,都愿意找这个“大姐”说道说道,有的因为离婚打官司,事后却又因亲子关系找她;还有的自己解决了难题,又把有难处的朋友介绍到王剑荣那,让她给化解化解。 6年间,王剑荣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解决了难题,而这些人大多也成为了她的好友。王剑荣不怕麻烦,把自己的电话分享给求助者。现在她还玩起了微信,当事人有啥事,“微”她一下,她就帮忙处理。 “有人觉得每天接听陌生人电话、微信是件很烦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割舍不掉。 ”
■侧记
她记得每个当事人的名字
王剑荣今年52岁,个头不高,说话声音十分轻柔。她的桌子上有个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名到法院咨询的当事人的情况及疏导结果,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王剑荣在“姓名”一栏全部填写了“001”“002”之类的编号。不过王剑荣记得每个她参与帮助的当事人,原来她将当事人的名字记录在另外一本“私藏秘籍”中,在“秘籍”中有王剑荣对每个个案的症结所在及感悟,这本秘籍只有她自己能看到。 “既然参与调解、疏导,就需要不断总结,凝结一个个案例的精华,因为我们要更好地帮助下一个推门进来的求助者。 ”
■小贴士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截止到今年8月,我市陪审员有1196名。陪审员主要参与庭前阅卷、归纳争议、参与调解、参加庭审、案件评议、判后答疑、见证执行等参审活动。
——本文载于2014年12月29日《青岛晚报》第10版整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昨天上午,李沧法院的少审庭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在此审结。就在双方当事人准备离场时,坐在陪审员座位上的王剑荣拉住两人,忍不住又念叨了几句,“你俩的事情可别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诋毁对方。 ”原本当事人着急离开,可听了几句两人又坐下,听王剑荣讲述相处之道。末了,王剑荣还特意嘱咐,“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 ”这样的场景,在王剑荣参与陪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
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一对上法庭的母子,5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钻牛角尖的原告,钻研心理疏导;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让原被告消除隔阂,她深夜叩门去当“和事老”。案子审完了,可王剑荣与不少当事人的感情却断不了,6年里,这个不穿法袍的“法官”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婷 实习生 刘梅
上任•陪衬
陪审员名单 6年都有她
每年法院都会选聘新的陪审员,经验丰富的陪审员便会留任,而王剑荣的名字在陪审员名单里一待就是6年。2008年,当时的王剑荣从事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有关的工作,单位觉得王剑荣经验丰富,便推荐她兼任法院陪审员。
陪审员,这个工作具体能做什么?起初王剑荣也糊涂,看到“陪”,她以为就是陪着法官审案子,配合法官的工作。一天,法院通知王剑荣要参与陪审一起抚养费案件,这是王剑荣陪审的第一起案子,让她着实有些兴奋,也正是这起案子让王剑荣了解,陪审员的工作远不止于“陪”。
陪审•调解
五次婆婆嘴 救了一个家
虽然已经过去6年,可王剑荣对当时的案子依然印象深刻。夫妻已经离婚,但因为孩子的抚养费争执不休。王剑荣参与的是第三次开庭,庭审刚开始,现场就炸了锅,两人直接在法庭上吵了起来。双方的家人也跟着掺和,直到庭审结束,双方依然不罢休。见双方闹成这样,王剑荣坐不住了,她和法官一起再次对双方进行调解,还找双方的家人聊。在听完所有人的诉求之后,王剑荣发现,夫妻两人只是憋着一股劲儿,相互置气。于是王剑荣和法官一起,给每一方讲道理,这次调解打出的“王牌”是孩子。 “你们这样无休止的争吵,除了相互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还会伤害孩子。虽然孩子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有些刺激是潜移默化的,你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孩子有没有在学校出现异常举动,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否与同龄人不同? ”每和当事人聊一次,王剑荣觉得对方的戾气就少一点,直到调解了5次之后,双方终于“为孩子考虑”,握手言和。
解结•拥抱
解开了心结 原告抱住她
在之后的陪审中,王剑荣常参与调解,有时案子审完了,她还要再和当事人聊聊,如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有的当事人很激动,见到我们又哭又闹,还有的下跪。 ”为了解决类似难题,王剑荣开始学心理学,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我参与的主要是婚姻家事类案件,这些案子的特点就是情感打结,把情感问题解决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
曾经王剑荣参与陪审了一起同样是抚养费的案子,双方当事人已经离婚十年,孩子归女方抚养。女方每隔两年就会起诉前夫,要求他支付抚养费,十年间已经起诉了五次。王剑荣发现,案件的症结不在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而是女方一直没有从离婚的情绪中走出来,“离婚让她生活变得很糟,情绪十分抑郁。 ”王剑荣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她时,她一直低着头,对生活提不起一点兴趣。 ”王剑荣觉得,这件案子只靠调解没有用,她决定要帮助当事人走出生活的阴影。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跟女方聊天,给她做沙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方情绪日益开朗,“最后一次来找我们时,一直面带笑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王剑荣还记得,当事人在离开法院之时,还跟她拥抱告别,这是她的意外收获。
庭外•入户
下班去“家访”治好了心病
今年,王剑荣被调到了法院少审庭,在接触的案件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的角色,因此在陪审时,王剑荣比以往付出更多耐心。在一起涉少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不满18岁的小丁受伤住院,即使肇事者已经赔偿,可母亲依然气不过,经常找肇事者的麻烦。后来小丁伤愈出院,母亲总觉得孩子没好利索,带着他四处求医,北京、上海……能去的大医院都去了一趟。其实小丁在车祸中由于受到惊吓,行为的确出现了些异常,可母亲的紧张,又加重了小丁的负担,后来甚至影响了母子关系。陪审交通肇事案件时,王剑荣得知小丁和母亲的情况,决定对两人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小丁的身体状况,王剑荣和法官一起到小丁和其母亲的住处。平时在法庭上见到的法官,一下子出现在家门口,小丁和母亲还是有些诧异,但很快双方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王剑荣像聊家常一样通过聊天减缓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同时建议两人到法院参加系统的心理疏导。在王剑荣与法官的帮助下,这起案件也圆满落幕。
案结•心连
有事情“微”她她就来帮忙
案件审结可以归档,可王剑荣与当事人却没断了联系。双方通过打官司相识,当事人认可王剑荣的调解疏导能力,以后生活上遇到什么难事,都愿意找这个“大姐”说道说道,有的因为离婚打官司,事后却又因亲子关系找她;还有的自己解决了难题,又把有难处的朋友介绍到王剑荣那,让她给化解化解。 6年间,王剑荣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解决了难题,而这些人大多也成为了她的好友。王剑荣不怕麻烦,把自己的电话分享给求助者。现在她还玩起了微信,当事人有啥事,“微”她一下,她就帮忙处理。 “有人觉得每天接听陌生人电话、微信是件很烦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割舍不掉。 ”
■侧记
她记得每个当事人的名字
王剑荣今年52岁,个头不高,说话声音十分轻柔。她的桌子上有个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名到法院咨询的当事人的情况及疏导结果,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王剑荣在“姓名”一栏全部填写了“001”“002”之类的编号。不过王剑荣记得每个她参与帮助的当事人,原来她将当事人的名字记录在另外一本“私藏秘籍”中,在“秘籍”中有王剑荣对每个个案的症结所在及感悟,这本秘籍只有她自己能看到。 “既然参与调解、疏导,就需要不断总结,凝结一个个案例的精华,因为我们要更好地帮助下一个推门进来的求助者。 ”
■小贴士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截止到今年8月,我市陪审员有1196名。陪审员主要参与庭前阅卷、归纳争议、参与调解、参加庭审、案件评议、判后答疑、见证执行等参审活动。
——本文载于2014年12月29日《青岛晚报》第10版整版
昨天上午,李沧法院的少审庭里,一起抚养费纠纷案在此审结。就在双方当事人准备离场时,坐在陪审员座位上的王剑荣拉住两人,忍不住又念叨了几句,“你俩的事情可别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诋毁对方。 ”原本当事人着急离开,可听了几句两人又坐下,听王剑荣讲述相处之道。末了,王剑荣还特意嘱咐,“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 ”这样的场景,在王剑荣参与陪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
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一对上法庭的母子,5次苦口婆心地劝说;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钻牛角尖的原告,钻研心理疏导;虽然她只是一名陪审员,但为了让原被告消除隔阂,她深夜叩门去当“和事老”。案子审完了,可王剑荣与不少当事人的感情却断不了,6年里,这个不穿法袍的“法官”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婷 实习生 刘梅
上任•陪衬
陪审员名单 6年都有她
每年法院都会选聘新的陪审员,经验丰富的陪审员便会留任,而王剑荣的名字在陪审员名单里一待就是6年。2008年,当时的王剑荣从事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有关的工作,单位觉得王剑荣经验丰富,便推荐她兼任法院陪审员。
陪审员,这个工作具体能做什么?起初王剑荣也糊涂,看到“陪”,她以为就是陪着法官审案子,配合法官的工作。一天,法院通知王剑荣要参与陪审一起抚养费案件,这是王剑荣陪审的第一起案子,让她着实有些兴奋,也正是这起案子让王剑荣了解,陪审员的工作远不止于“陪”。
陪审•调解
五次婆婆嘴 救了一个家
虽然已经过去6年,可王剑荣对当时的案子依然印象深刻。夫妻已经离婚,但因为孩子的抚养费争执不休。王剑荣参与的是第三次开庭,庭审刚开始,现场就炸了锅,两人直接在法庭上吵了起来。双方的家人也跟着掺和,直到庭审结束,双方依然不罢休。见双方闹成这样,王剑荣坐不住了,她和法官一起再次对双方进行调解,还找双方的家人聊。在听完所有人的诉求之后,王剑荣发现,夫妻两人只是憋着一股劲儿,相互置气。于是王剑荣和法官一起,给每一方讲道理,这次调解打出的“王牌”是孩子。 “你们这样无休止的争吵,除了相互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还会伤害孩子。虽然孩子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有些刺激是潜移默化的,你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孩子有没有在学校出现异常举动,孩子的行为举止是否与同龄人不同? ”每和当事人聊一次,王剑荣觉得对方的戾气就少一点,直到调解了5次之后,双方终于“为孩子考虑”,握手言和。
解结•拥抱
解开了心结 原告抱住她
在之后的陪审中,王剑荣常参与调解,有时案子审完了,她还要再和当事人聊聊,如何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有的当事人很激动,见到我们又哭又闹,还有的下跪。 ”为了解决类似难题,王剑荣开始学心理学,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我参与的主要是婚姻家事类案件,这些案子的特点就是情感打结,把情感问题解决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
曾经王剑荣参与陪审了一起同样是抚养费的案子,双方当事人已经离婚十年,孩子归女方抚养。女方每隔两年就会起诉前夫,要求他支付抚养费,十年间已经起诉了五次。王剑荣发现,案件的症结不在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而是女方一直没有从离婚的情绪中走出来,“离婚让她生活变得很糟,情绪十分抑郁。 ”王剑荣说,“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她时,她一直低着头,对生活提不起一点兴趣。 ”王剑荣觉得,这件案子只靠调解没有用,她决定要帮助当事人走出生活的阴影。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跟女方聊天,给她做沙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方情绪日益开朗,“最后一次来找我们时,一直面带笑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王剑荣还记得,当事人在离开法院之时,还跟她拥抱告别,这是她的意外收获。
庭外•入户
下班去“家访”治好了心病
今年,王剑荣被调到了法院少审庭,在接触的案件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的角色,因此在陪审时,王剑荣比以往付出更多耐心。在一起涉少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不满18岁的小丁受伤住院,即使肇事者已经赔偿,可母亲依然气不过,经常找肇事者的麻烦。后来小丁伤愈出院,母亲总觉得孩子没好利索,带着他四处求医,北京、上海……能去的大医院都去了一趟。其实小丁在车祸中由于受到惊吓,行为的确出现了些异常,可母亲的紧张,又加重了小丁的负担,后来甚至影响了母子关系。陪审交通肇事案件时,王剑荣得知小丁和母亲的情况,决定对两人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小丁的身体状况,王剑荣和法官一起到小丁和其母亲的住处。平时在法庭上见到的法官,一下子出现在家门口,小丁和母亲还是有些诧异,但很快双方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王剑荣像聊家常一样通过聊天减缓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同时建议两人到法院参加系统的心理疏导。在王剑荣与法官的帮助下,这起案件也圆满落幕。
案结•心连
有事情“微”她她就来帮忙
案件审结可以归档,可王剑荣与当事人却没断了联系。双方通过打官司相识,当事人认可王剑荣的调解疏导能力,以后生活上遇到什么难事,都愿意找这个“大姐”说道说道,有的因为离婚打官司,事后却又因亲子关系找她;还有的自己解决了难题,又把有难处的朋友介绍到王剑荣那,让她给化解化解。 6年间,王剑荣帮助了近200名原被告解决了难题,而这些人大多也成为了她的好友。王剑荣不怕麻烦,把自己的电话分享给求助者。现在她还玩起了微信,当事人有啥事,“微”她一下,她就帮忙处理。 “有人觉得每天接听陌生人电话、微信是件很烦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割舍不掉。 ”
■侧记
她记得每个当事人的名字
王剑荣今年52岁,个头不高,说话声音十分轻柔。她的桌子上有个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名到法院咨询的当事人的情况及疏导结果,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王剑荣在“姓名”一栏全部填写了“001”“002”之类的编号。不过王剑荣记得每个她参与帮助的当事人,原来她将当事人的名字记录在另外一本“私藏秘籍”中,在“秘籍”中有王剑荣对每个个案的症结所在及感悟,这本秘籍只有她自己能看到。 “既然参与调解、疏导,就需要不断总结,凝结一个个案例的精华,因为我们要更好地帮助下一个推门进来的求助者。 ”
■小贴士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截止到今年8月,我市陪审员有1196名。陪审员主要参与庭前阅卷、归纳争议、参与调解、参加庭审、案件评议、判后答疑、见证执行等参审活动。
——本文载于2014年12月29日《青岛晚报》第10版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