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诗歌赏析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0日 | ||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作于1931年秋天,是诗人何其芳的成名作。创作此诗时诗人才19岁,这样的青春年华难免会遇到各种感情问题,也只有经过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这样真切的情诗。 “预言”,作为标题,看似清晰明了,但仅看标题,又无法判断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所在。“预言”这个词,蕴含着一种朦胧的美感,既表明了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早已被预言这一事实,又透露出一种无法改变预言结局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全文以这句话开始。诗人曾日思夜想,期盼了很久的日子终于在这一天姗姗来迟,难掩激动的心情,仅用“心跳”这一个词瞬间就让这首诗歌登上了情感的巅峰。“夜的叹息似的渐进的足音”、“林叶和夜风的私语”、“细碎的啼声”,这些足音虽然轻得像叹息、像私语、像细碎的啼声,但因为“我”的极度关注而没有一丝遗漏,由此凸显出诗人“我”对于“年轻的神”的关注和期待。“银铃的歌声”写出了“年轻的神”悦耳的声音,像银铃般清脆美妙,暗示“年轻的神”美丽的容貌,给人以无限遐想。“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从这句可以看出“我”早就知道这个预言,并且期望得到肯定的答案。 诗的第二小节,写出了诗人与“年轻的神”那些最甜蜜的时刻。“你”有着来自南方的温郁,像月光、像日光、像春风般轻柔而温暖,而“我”就在你的温柔里,在你如梦的歌声里,缓缓睡去。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流逝地飞快。诗歌第三节,进入了诗歌情感的转折,由第二小节爱情的享受变为不舍和挽留。“虎皮的褥”、“拾来的落叶”、“我自己的歌”、“一生诉说”,写出了诗人的柔情挽留。 一句“不要前行”让诗人柔情挽留宣告失败。既然柔情无法让她停留,诗人便说起前行路途的险恶:“无边的森林”、“野兽身上的斑文”、“藤蟒蛇样交缠”、“密叶”、“寂寥的回声”,试图用前面的坎坷让“年轻的神”停留。可是“你”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走,“我”只能选择与“你”同行。“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给你手的温存”、“我的眼睛”,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执着和痴缠,并愿意为爱奉献。 最后一节,写满了诗人的悲哀和无奈:人的眷恋,神的决绝,在这一刻所有的热情都被一场冷雨浇灭,徒留凄凉。恰好验证了文章的标题,那个预言——“无语而来,无语而去”。 就像预言里早已预言好的那样,“我”与“你”擦肩而过,遗憾而终。 诗人情感的变化随着诗中的字句流转,从“请停下来”,到“不要前行”,再到“一定要走吗”,层层递进,诗人从请求变成了哀求,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诗人痛苦绝望之情。诗人的痴缠与“年轻的神”的绝情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凸显了预言的残酷。结构上,这首诗采用自由体。分成六小节,每小节六行,大致押韵,富有音乐美。另外,诗歌选取的意象,有朦胧婉约之感,如“夜风”、“月色”、“绿杨”、“微风”、“黄昏”等,产生一种朦胧美的效果,引人无限遐想。 作者:王珊 |
||
|
||
【关闭】 | ||
|
||